重磅!建行境外发行BTC交易债券,带来了什么信号?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11月12日,马来西亚交易所FUSANG Asset发布重磅信息:中国建设银行在马来西亚的分行(即中国建设银行纳闽分行)将牵头发行总计30亿美元的数字债券,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以用美元或BTC买卖该只债券。

根据公告消息,此次建行将发售的上述数字债券对境外投资者的起售金额为100美元,每三个月展期一次,支付的年化利率为伦敦银行同业拆息(Libor)加50个基点(相当于大约0.75%)。

按照以往,在国内的债券发行主体,不论是金融债券、企业债券还是政府证券,在境外发行债券时,进行买卖交易的货币一般为国际结算货币(比如美元或欧元)、人民币或发行地本币。像建行这种允许BTC进行交易的数字债券,算是开了先河。

众所周知,作为一种非主权的虚拟货币,BTC在中国大陆一直只是“江湖金融产品”,一直未能登上“大雅之堂”。

早在BTC刚刚传入中国的2013年,银保监会、证监会、人民银行和工信部便联合发布了《关于防范BTC风险的通知》。在该文件中,BTC被认定是一种“特定的虚拟商品”和“虚拟财产”,具有商品属性,在法律上是合法的。但BTC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,且CMC行情平台以及其他交易平台不受到我国法律认可,严禁任何平台及机构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、“虚拟货币”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,或者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“虚拟货币”,或者为代币或“虚拟货币”提供定价、信息中介等服务。

很明显,按照规定是不支持BTC与人民币之间的价值转换。

此次,作为四大行之一的国有银行,建行在马来西亚发行的债券允许BTC进行买卖,也就打破了BTC和人民币价值转换的“壁垒”,这种先例能否看作一种试点或者信号呢?

实际上,随着BTC在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的越来越活跃和成熟,也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将其列为金融资产持有。

早在2017年,当世界各国依然在“封杀”BTC,投资者也在不屑一顾的时候,瑞士信贷便专门举办了一场关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研讨会。紧接着瑞士银行跟进,发布了一份长达25页的区块链技术报告,预测到2027年区块链技术的全球经济价值将增加3000亿至4000亿美元。再接着,花旗集团、摩根大通、高盛等超级华尔街巨头纷纷发表关于BTC的研究报告。

到了2020年,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,非接触交易需求推动了电子支付的发展,在投资选择趋窄的情况下,BTC再一次进入了国际资本的“法眼”。

这一次,这些超级投行们不仅“吹”,而且增加买入持有。

按照彭博数据的统计,包括花旗、高盛、摩根大通、瑞银、野村、摩根史丹利、贝莱德在内的15家国际投行在2020年买入了将近300亿美元的BTC,并将其在财报中列为投资资产,有些甚至列为避险资产。另外,全球18家上市公司持有BTC总量的2.92%。

电子支付巨头贝宝(PayPal)在10月中旬的时候宣布允许其用户进行加密资产交易。

摩根大通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,今年的BTCETF资金流入达到了历史高峰,不少年轻人将其和黄金一样作为“替代货币”。

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,建行做出这样的决定,算是趟入了BTC的江湖。当然,目前尚不知道其是为了拓展融资渠道,还是抱着投资品持有的目的。

若此次建行数字债券发行成功,大概率会带来后续金融机构的跟进,只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我国市场上,BTC会成为“替代货币”,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。

就算是作为“投资品”,BTC的风险也会远远大于其他金融产品,这取决于其本身具有的投机性质,也取决于其没有主权背书。所以,大伙在选择持有或交易的时候,还是理性点好。

矿业新闻

IPFS的真正价值

2020-11-12 18:21:50

矿业新闻

FIL前路漫长,在探索中成长

2020-11-12 19:12:04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