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如果是接触电脑硬体、加密货币的老玩家,应该还记得2013年那波挖矿潮吧?当时「比特币」价格暴涨,「显示卡挖矿」等消息不断登上主流媒体版面,这股热潮随着2014年比特币自约一千一百美元大跌至四百多美元后降温;之后「显示卡挖矿」的议题沉寂了两、三年直到2017年再度爆发。
2017年的挖矿热潮不但比当年更加猛烈,另一个大热的领域「深度学习」也同样需要显示卡来做科学运算,这下可苦了游戏玩家啦,各地方显示卡常处于「断货、无交货期」的状态,商场附近更是各种流言纷飞:「某某显示卡厂商单子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,要预订得先全额现金缴清」、「上个月有人开车来一次扫掉了几百张货」、「有个大叔带着装着上千万现金的包包来寻,一家家问却一张卡都买不到」。
这半年来、财经媒体也没缺席,大篇幅讨论「挖矿概念股」「矿机供应链」受益厂商云云;2018年初「挖矿作为一种产业」似乎开始被一般民众认可。有趣的是,比起对挖矿设备的关注,对挖矿本身的讨论却很少见于主流版面,由于资讯变化很快,挖矿又是种「越多人加入、个别矿工的收益越低」的行为,导致矿工们多是自学挖矿,也缺乏主动传播资讯的诱因,大众对这个领域还是半信半疑,处于雾里看花、充满误解的状况;而各种误解中,最常听到的是要「拿显示卡挖比特币」的过时说法。
到底什么是挖矿?
刚接触加密货币与区块链理论的朋友常会觉得不好理解,很多概念很难找到经验做类比,于是诸如比特币是「数位黄金」、用「挖矿」去取得,这些都是便于理解、却实际有段距离的比喻;「挖矿」的本质是「分散式帐本进行共识机制的奖励」,「区块链」则是分散式帐本的一种形式。
以往我们熟悉的银行体系,是种「交易需要第三方与才能进行」的形式;打个比方来说,可以想像一个家庭有一家三口:小明、小明爸爸、小明妈妈,一直以来家里都是妈妈管帐,爸爸跟小明需要钱都需要从妈妈那边进出,即使是爸爸想买礼物送小明,也需要经过妈妈同意,妈妈扮演了第三方、银行的角色。
有一天小明爸爸看到了比特币的介绍,回家后兴致匆匆的说「从今天起,为了防止妈妈记错帐(顺便防止妈妈不给零用钱),我们家要使用分散式帐本的机制!」自此,一家三口都纪录同样的帐本在身上,如果任何成员的帐本跟家庭其他成员的不一样,就代表帐本出错、会改成跟其他人相同;而如果家庭成员很多,要记错帐的可能性很低、恶意攻击的成本也会极高,这就是区块链「无法窜改、不会出错」的原理。
小明爸爸认为自己相当聪明(妈妈有点不开心),决定带大家去外面吃大大餐等,这笔帐要怎么纪录上去呢?小明一家决定好要用猜拳来决定,最赢的成员负责记新的帐,其他成员照着更新自己的帐本,这时候「猜拳决定」的行为就是系统中的「共识机制」。
最后,为了要让大家都能开心接受这套系统,有个奖励记帐的方案:每次猜拳猜赢的得到一百元的奖励,得到这个奖励的过程就是所谓的「挖矿」了;如果小明猜拳技术特别好,常常都能猜赢而得到记帐的权力与奖励,我们会说是小明的「挖矿的算力高」,常常都能「挖到矿」。
这种「挖矿」就是被叫做「工作量证明」(Proof of Work,POW)的共识机制;能「挖矿」的加密货币都是使用某种POW共识机制,而不同的加密货币中,有可能你玩猜拳、我玩扑克、他玩跳棋,这就被称为不同的「共识演算法」。现在显示卡不挖比特币、主要挖以太币,就是因为币之间不同的共识演算法产生的经济考量。
2018年挖矿的基本认识
评估挖矿所需的费用时,一开始都会先着眼于矿机的购买成本,不过在长远角度而言,主要的变动成本:「电费」,才是能否维持的关键因素。
比特币ASIC矿机
2013年前用显示卡挖比特币的确是主流,但随着当年的币价大涨,市面上开始出现了各种「比特币ASIC矿机」,这种使用特制ASIC晶片、专门计算比特币共识演算法「SHA256」,除了做比特币挖矿之外就没有任何用途的机器,凭借相同耗电却千百倍于显示卡的算力、直接把显示卡矿工打的落花流水从市场中消失,自此比特币挖矿成为了高资本密集也很奇特的行业,每新一代ASIC矿机出现后上一代矿机就被打入废铁区。
以太币(ETH)的发布自2015年开始,吸收了比特币的经验而设计名为「Ethash」的共识演算法,它在运算过程中记忆体占了重要角色,由于制造这种演算法的ASIC晶片,不比直接使用显示卡挖矿划算,因此阻止了「以太币ASIC矿机」的出现。
以显示卡为主的以太币矿机
加密货币的战国时代
朋友们别再误会!去年年中开始的挖矿潮、显示卡缺货,还有各种学生宿舍偷挖矿、住家挖矿引起火灾的新闻,大都在挖以太币、而跟比特币没什么关系。
许多新设计可挖矿的加密货币,如零币(Zcash)、门罗币(Monero),都会强调对「ASIC晶片」的抵抗性,并以不同的共识演算法,希望能避免比特币挖矿过度资本化的问题,但事实上,当年号称抵抗ASIC晶片的莱特币(LTC)还是出现了ASIC矿机;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,共识演算法的设计增加了这种晶片出现的难度与获利效益,但在币价高涨时仍产生设计ASIC晶片的诱因。
也因此更出现了如「权益证明」(Proof of Stake,POS:现存币数量多、持有久的节点,有更高机率获得记帐权并得到奖励)等无须挖矿的共识机制,希望能解决「工作量证明」可能产生的集中化、还要消耗太多资源用以发电的问题。
是时候放弃以「比特币」「山寨币」来代称所有加密货币的说法了,翻开2018年的统计可以发现,比特币从以前常居八、九成的市场份额跌到不到四成,而以太币自去年年中占据市场四成份额的高峰后,也逐渐减少到现在约占两成的状况,其他各币合计共有四成的占比。
加密货币的版图不断变化,比特币为共主的春秋时期已成过去,现在正进入由以太币领跑,数百种加密货币蓬勃发展的战国时代。